有一回,一位老人對我講了一個他自己的故事:
我年輕時自以為了不起,那時我打算寫本書,為了在書中加進(jìn)點(diǎn)“地方色彩”,就利用假期出去尋找。我要在那些窮困潦倒、懶懶散散混日子的人們中找一個主人公, 我相信在那兒可以找到這種人。
一點(diǎn)不差,有一天我找到了這么個地方,那兒是一個荒涼破落的莊園,最令人激動的是,我想像中的那種懶散混日子的味兒也找到了:一個滿臉胡須的老人,穿著一件褐色的工作服,坐在一把椅子上為一塊馬鈴薯地鋤草,在他的身后是一間沒有油漆的小木棚。
我轉(zhuǎn)身回家,恨不得立刻就坐在打字機(jī)前。而當(dāng)我繞過木棚在泥濘的路上拐彎時,又從另一個角度朝老人望了一眼,這時我下意識地突然停住了腳步。原來,從這一邊看過去,我發(fā)現(xiàn)老人椅邊靠著一副殘疾人的拐杖,有一條褲腿空蕩蕩地直垂到地面上。頓時,那位剛才我還認(rèn)為是好吃懶做混日子的人物,一下子成了一個百折不撓的英雄形象了。
從那以后,我再也不敢對一個只見過一面或聊上幾句的人,輕易下判斷和做結(jié)論了。感謝上帝讓我回頭又看了一眼。 |